游客你可以选择到
高连臣个人网站
本站已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高连臣本人发表
高连臣的头像
高连臣  主任医师
优秀蜂疗人
北京科技大学医院
http://www.39fengliao.com/member/index.php?uid=gaolianchen
高连臣的信息
感谢信:0    礼物:66发感谢信
爱心:     贡献值:5675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医院
擅长:
蜂毒注射剂治疗疼痛
简介:
高连臣,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医院外科...
个人相册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心意礼物更多>>
第一章:蜂毒的理化性质及成分

发布时间:15-05-28 11:03


  一、 蜂毒的定义 
 
  蜂毒是蜜蜂的工蜂毒腺和副毒腺分泌的用以抵御敌人入侵的防卫武器。平时储存在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蜂毒是天然生物毒素,具有高度生物活性,成分复杂,活性广泛,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二、蜂毒的理化性质;
 
  新鲜的蜂毒是透明的液体 ,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PH值5~5.5,比重1.313。常温下很快挥发干燥至原液体重量的30-40%,有12种以上的用气相分析可鉴定的成分挥发,包括以乙酸异戊酯为主的报警激素,由于它们在采集和精制过程中极易散失,因而在述及蜂毒的化学成分时已被忽略。蜂毒极易溶于水、甘油和酸,不溶于乙醇。
 
  蜂毒的性质极不稳定,容易染菌和变质,只能保存几天;加热到100oc经15分钟组分破坏,至150oc毒性完全丧失。蜂毒可被消化酶类和氧化物所破坏,在胃肠消化酶的作用下,很快失去活性,这是因为蜂毒中的很多活性成分为肽类物质,易被蛋白酶所分解的缘故,氧化剂可使它迅速破坏,醇可降低其活性。碱与蜂毒有强烈的中和作用。苦味酸、酪酸、苯酸及某些防腐剂,都对蜂毒有作用。所有的生物碱沉淀剂,也能和蜂毒发生作用。干燥的蜂毒稳定性强,加热至100oc、经10天仍不失其生物活性。冰冻不减其毒性,在严密封闭和干燥条件下,能保持其活性达数年之久。   
 
  三 蜂毒的主要成分
 
  蜂毒是一组成分复杂的天然化合物,主要由肽类、酶类和胺类组成。各组分均有生物学活性。目前已知干蜂毒主要含有若干肽、酶、生物胺类,肽类约占干重的60%,酶类约占13~15%,而蜂毒肽又是其主要活性成份。酶类以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为主,胺类主要是组织胺和儿茶酚胺。
 
  1:多肽类;
    
  (1)蜂毒肽(melittin):是蜂毒的主要活性物质,约占干蜂毒的50%,由26-27个氨基酸组成,其水溶液能降低表面张力,在稀薄的溶液中作为单体存在,增加离子强度或蜂毒肽的浓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凝聚现象,直至形成疏水性四聚物。蜂毒肽在疏水环境中可能取一有次序的稳定结构以便于与易变的膜脂质包接,改变细胞膜功能。一个蜂毒肽分子能使较多膜磷脂分子发生变异,从而产生直接溶血作用。
 
  (2)蜂毒明肽(apamin):是蜂毒中另一种主要的多肽,约占干重的2%,它是已知动物神经毒素中最小的神经毒肽,由18个氨基酸组成。   
 
  (3)MCD-(Mast  Cell  Degranulating  peptide): 含量约占蜂毒干重的2%,MCD-肽由22个氨基酸组成,能使动物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及5-羟色胺。是具有抗炎活性的成分。
 
  (4)心脏肽(cardiopep): 是具有心血管作用而毒性较小多肽。由1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和B-肾上腺素样活性。
 
  (5)含组胺肽(histapeptid):是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约占蜂毒干重的0.6-0.8%,是一种具有辐射防护功能的小肽。
 
  (6)赛卡平(secapin):是一种强碱性多肽,由24个氨基酸组成,约占干蜂毒的1%,其作用与melittin相同,故又称peptid-M。
 
  (7)托肽平(tertiapin):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强碱性多肽,是一种神经毒素。占蜂毒干重的1%。
 
  (8)蜂毒肽F(melttin-M):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强碱性多肽,占干重的1%,。
 
  (9)安度拉平(adopin):由103个氨基酸组成,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的多肽。
 
  2:酶类
 
  (1)透明质酸酶 (hyaluronidase) :含量占蜂毒干重的2-3%。透明质酸酶几乎是动物中普遍存在的成分,没有直接毒性,但有很强烈的生物活性,参与蜂毒对组织的局部作用,促使蜂毒成分在局部的渗透和扩散。
 
  (2)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含量占蜂毒干重的12%,能迅速水解磷脂酰磷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有很强的溶血活性。
 
  (3)其它酶类:蜂毒中还含有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C4和C3脂肪酶、甘氨酸-脯氨酸芳香基酰胺酶,以及B-氨基葡萄糖甘酶等。
 
  (4)酶抑制剂:是一种多价的蛋白酶抑制剂,属碱性低分子多肽。它在蜂毒中可以保护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和各种活性多肽不被蛋白酶水解。
 
  3:非肽类物质:
 
  (1)组织胺:蜂毒中组织胺含量0.1--1.5%不等,因工蜂日龄不同而异,以28—29日龄为最高,可达2.1ug。
 
  (2)儿茶酚胺:蜂毒儿茶酚胺含量不仅与日龄有关,而且随季节变化,以14—15日龄达到最高水平,8月中旬为最高季节。
 
  (3)其他胺类,腐胺,精胺,精眯等。
    
  (4)其他有机物质:蜂毒中还含有胆碱、甘油、蚁酸、脂肪酸、脂类等有机物。
 
  二、蜂毒的药理作用:蜂毒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这是它临床应用的依据。
  
  (1)蜂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具有神经毒性,全蜂毒及蜂毒肽、蜂毒明肽、托肽平等都具有显著的亲神经特性。蜂毒的中枢性抗胆碱活性和神经节阻滞作用是它最古老的特性。
 
  A、全蜂毒和蜂毒肽对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这是蜂毒对脑高级部分影响的基础。早在1971年,奥尔洛夫教授的实验就已证明蜂毒能使大白鼠听源性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认为是蜂毒阻滞网状结构胆碱反应系统,使原发性病理兴奋灶在该区不能形成和阻止其过分激活的刺激传入的结果。给大白鼠皮下注射10mg./kg剂量烟碱,100%的鼠出现特有的痉挛发作,预先注射2mg/kg剂量的蜂毒或蜂毒肽,烟碱型痉挛的发生率降至25%--33%。预先给家兔注射0.75mg/kg的蜂毒,其烟碱型痉挛的发生率由80%降至38.4%,而且潜伏期延长,痉挛持续时间缩短。蜂毒能防止鼠和家兔烟碱型痉挛发生或能使其强度明显减弱,显然,蜂毒抗痉挛作用与其阻滞中枢性烟碱敏感系统能力关系极大。
  
  B、蜂毒与蛇毒不同,它不引起特异性神经-肌肉传导阻滞,1964年,阿尔捷莫夫等就证实,蜂毒能引起箭毒样效应。只有动脉注入中毒剂量时才能抑制神经-肌肉突触兴奋的传导。蜂毒对神经-肌肉传导的作用以活性蜂毒肽和最小量的磷脂酶A2为基础。蜂毒肽具有明显的去极化作用,它与磷脂酶A2同时作用于应激性膜时能强化后者。
  
  C、蜂毒具有神经节阻滞作用,静脉注射,颈动脉注射,直接皮肤贴敷,都能表现出封闭交感神经节传导的作用。蜂毒对植物神经节抑制性影响发生之前出现短时间的兴奋性升高。1969年谢尔盖耶娃实验证明,全蜂毒无论对突触前还是突触后的结构都起作用。
  
  D、蜂毒明肽有强化兴奋中枢的作用,伴随着实验动物运动活性升高。蜂毒明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蜂毒肽有所不同,蜂毒明肽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髓,而对大脑皮层的作用比蜂毒肽小。用纳克剂量的蜂毒明肽注入小白鼠或大白鼠的脑脊液中即可引起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动作协调性丧失,接近第四脑室和导水管区域对蜂毒明肽更敏感。蜂毒明肽能使脊髓多突触反射增强,多突触兴奋性后电位增大。但对单突触兴奋性后电位影响甚小,对抑制突触后电位则无影响。
  
  E、与蛇和许多昆虫毒素一样,蜂毒中所含磷脂酶A2,是具有突触前效应的神经毒素,它能有选择性地改变脊椎动物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过程。1980年,周绍慈等实验证实,蜂毒对于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电活性有明显影响,强调蜂毒磷脂酶的神经毒活性,可能具有破坏血脑屏障的作用。因此认为,临床使用蜂毒应该注意避免直接作用于神经干,并防止偏高剂量的蜂毒进入心血管系统,以确保用药安全。
 
  F、蜂毒的镇痛作用。具国外报道,蜂毒肽和蜂毒明肽能使下丘脑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有提高痛阈即降低痛敏感性的作用。安度肽是一种镇痛抗炎活性很强的多肽,对微粒体环化酶(前列腺合成酶)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它对脑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的70倍。
  
  G、近来不断有蜂毒使损伤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报道,蜂毒是否能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但许多临床现象值得探索。如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患者经蜂毒治疗绝大部分能很快恢复,更有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经蜂毒治疗得以恢复的报道。这些都值得认真探索、研究。
 
  (2)蜂毒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蜂毒的抗凝作用和溶血作用是其血液毒的主要表现,也是其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重要环节。已证实蜂毒能增加大白鼠、兔皮肤毛细血管通性。蜂毒及其组分引起肥大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和5-羟色胺等生理活性物质是影响微循环改变的重要因素。实验证明,极小量的蜂毒进入人体就能改变毛细血管的功能状态,且对微循环有广谱的生物学活性,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灌注加强,流速提高,血液的流动性增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会大大改善组织代谢,有效提高组织修复能力和再生能力。实验证明,天然蜂毒及其有效成分蜂毒肽、磷脂酶A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及纤溶作用。蜂毒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还存在一条神经反射通路,用蜂毒灌注实验动物的隔离颈动脉窦时,血液凝时间除延长。
 
  全蜂毒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在试管内1:10000浓度就产生溶血作用,在1:4x10000浓度时才不再出现溶血现象,说明其溶血作用极强。
 
  动物实验证明,蜂毒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使脑血流量增加,这一效应对脑循环障碍者很有意义,也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依据。
 
  (3)蜂毒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蜂毒对心血管系统有强烈作用。给实验动物静脉注射蜂毒可引起暂时性动脉血压下降,降压效应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中毒剂量抑制心脏活动。非中毒剂量的蜂毒和蜂毒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蜂毒还具有扩张脑血管的能力。蜂毒注射引起动脉压降低但同时又引起脑血容量明显增加。
 
  临床证明,治疗剂量的蜂毒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缓解心绞痛。蜂毒对心肌的作用,与钙离子有关。蜂毒对微循环的作用主要是扩张小动脉,使血流加速。蜂毒中的心脏肽使心率及心力明显持久地增强,却不影响灌流压,这表示其作用与冠状血管收缩和扩张无关。这酷似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的结果。心脏肽的作用时间能维持90分钟,而异丙肾上腺素只能维持5--10分钟。因此,心脏肽有被开发为抗心律不齐药物的潜能。
 
  (4)蜂毒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A、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修复四大功能来保持机体的相对稳定。免疫防御-抵抗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袭;免疫自稳-清除自身抗原,维持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稳定体内环境,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免疫监视-防止机体细胞突变成“异己分子”,一旦出现“异己分子”,就产生免疫反应,将其消灭。免疫修复-机体的各种损伤后,靠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启动修复程序来修复。免疫系统的这些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是在互相交叉彼此依存彼此制约的平衡状态,一旦免疫功能下降,平衡就难以维持,机体将进入疾病状态。 
 
  蜂毒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是与蜜蜂共存的,蜜蜂以攻击入侵者要害——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以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人类以发展、完善免疫系统来对抗蜜蜂的攻击。因此蜜蜂的防卫工具——蜂毒成为人体免疫系统的兴奋剂。蜂毒对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不同于其它免疫抑制剂,它是以兴奋细胞免疫为切入点,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间亚群,使CD4/CD8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通过调整细胞因子来兴奋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据青岛大学医学院免疫室王秋波等报道,蜂毒可显著提高IL-2和IgE,IgG,IgM的含量,王秋波等认为,蜂毒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直接作用,通过增强Th1细胞功能对机体细胞免疫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蜂毒治疗关节炎的多年实践证明,蜂毒具有很强的抗炎活性,其中MCD肽的抗炎活性比氢化可的松大100倍。有些学者认为,蜂毒能有力地抑制炎症细胞产生超氧自由基,是一种新的抗炎途径。
 
  B、蜂毒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
 
  蜂毒可能是选择性地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兴奋后,使免疫系统活跃,经过一定的刺激过程,免疫系统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表现为T淋巴细胞的升高和IL-2等细胞因子的增加。许多实验证明蜂毒引起皮质酮产生增加是ACTH分泌增加的结果,蜂毒刺激垂体分泌ACTH,使肾上腺分泌增强,可以起到抑制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细胞免疫反应可直接消灭抗原,同时通过一些细胞细胞因子影响体液免疫反应,表现为免疫耐受增强。这些分别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蜂毒可以激活免疫程序,调整免疫反应
 
  C、蜂毒的抗炎活性
 
  蜂毒明肽的抗炎作用除与它能激活垂体-肾上腺系统有关外,它还抑制5-羟色胺和葡萄糖引起的炎性水肿,也能抑制巴豆油引起的渗出性炎症(蜂毒明肽30ug/kg的抑制率38.5%,氢化可的松2.5mg/kg的抑制率65.7%),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没有作用。MCD-肽作为蜂毒中的一种抗炎肽,其抗炎作用是氢化可的松的100倍。其抗炎作用除能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外,还可能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阻止白细胞游走等机制有关。安度肽是一种抗炎镇痛活性很强的多肽,它对前列腺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是消炎痛的70倍。
 
  (5)蜂毒的抗肿瘤作用:
 
  蜂毒的抗肿瘤成分主要是Melittin和PLA2。
 
  蜂毒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1,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据任蕴芳教授报道,蜂毒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没有选择性,和其他化学药物一样,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因此要达到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浓度,剂量较大,毒性也加大。2,兴奋免疫监视机制,特异性的杀灭肿瘤细胞。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免疫有密切关系。肿瘤免疫监视学说揭示了这一机理。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Burnent从机体内环境恒定的概念出发,根据实验和临床观察的事实,提出了肿瘤监视学说。这个学说认为,在癌细胞出现时,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这些细胞为“异己”,并通过细胞免疫机制加以消灭,从体内消除,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当已癌变的细胞缺乏特异性抗原,逃脱了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或机体免疫耐受水平过高,对癌细胞抗原无反应,或是由于肿瘤细胞被机体免疫赦免,结果都是肿瘤细胞获得生存空间,在体内迅速分裂增殖,形成肿瘤。
 
  因此免疫监视功能的薄弱是肿瘤发生、发展重要因素。蜂毒通过兴奋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最近有报道,蜂毒抗肿瘤作用,是蜂毒启动了肿瘤细胞凋亡机制。
 
  (6)抗病毒作用:
 
  蜂毒的抗病毒作用,有一些零星报道,《现代药理研究》06年11月曾报道蜂毒有抗流感病毒作用,蜂毒治疗病毒性肝炎已有诸多报道,至于蜂毒治疗病毒所致神经性疾病如带状疱疹、多发性根神经炎也有不少报道,但是尚缺乏深入探索。
 
  上个世纪末,科技日报曾报道德国病毒学家巴拉克.维尔纳在研究中发现,蜂毒可以通过破坏病人体内艾滋病病毒促进剂的方式阻止病毒扩散。促进剂是沟通基因转录过程的一种物质,当促进剂被破坏后,转录过程就不能启动,就不能制造携带病毒信息的蛋白质,病毒就不能繁殖扩散。
 
  临床上蜂毒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如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是否也是这个原理,尚待研究。蜂毒的抗病毒作用的原理很可能就是兴奋或激活细胞免疫。当然这有待实验证明。
 
  (7)抗纤维化作用:
 
  在蜂毒的临床应用中,蜂毒表现出抗纤维化作用,蜂毒治疗肝硬化,肺纤维化已有报道,其原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还是和免疫机制有关。
 
  (8)抗辐射作用:
 
  蜂毒具有防辐射损伤,保护机体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蜂毒能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程度,使辐射引起的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相应减少,提高实验动物生存率。蜂毒可以防止由辐射引起的骨髓和脾脏的退化现象,表明它有保护和复苏干细胞的潜在作用。
 
  三、蜂毒的体内过程:
 
  蜂毒通过血液或淋巴液运输,肌肉注射后吸收很快,主要分布于肾、肺、心、肝、小肠、关节、脾、肌肉,脑组织含量很少,主要经肾排出,肌肉注射后30分钟,肾中浓度最高,尿液中约90分钟时含量最高。大部分降解成小肽排出。极小量得蜂毒明肽进入中枢神经。
 
  四、蜂毒的毒副作用:
 
  1、蜂毒具有出血、溶血、神经毒性和组织胺作用,非过敏人群,在治疗剂量内,不会有毒性反应。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发热是正常反应,不必处理,随着治疗的继续,会逐渐缓解。对于反应较强烈的患者,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对于轻微过敏反应,可继续治疗,会逐渐缓解。严重过敏者,最好不用,必要时可用脱敏法。
 
健康 · 养生专题更多>>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