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你可以选择到
李万瑶个人网站
本站已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万瑶教授本人发表
李万瑶的头像
李万瑶  教授
优秀蜂疗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
http://www.39fengliao.com/member/index.php?uid=liwanyao
李万瑶教授的信息
感谢信:0    礼物:66发感谢信
爱心:     贡献值:5675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擅长:
长期从事中医针灸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至今每周坚持三次中医针灸临床工作,提倡针药灸三者结合,擅长用中医各种疗法及特色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及痿证、 风湿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疗效显著,尤其对蜂针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及癌症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讲过针灸学、针灸医经选、各家学说、理疗学、中医妇科学等课程;擅长治疗:各种痛证。
简介:
中国杰出蜂针治疗临床研究专家,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
个人相册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心意礼物更多>>
古代如何治疗温病?

发布时间:20-04-23 08:12


本指南所说的瘟病包括了瘟、疫、疠,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制定传染病中医瘟、疫、疠分类指南(参照现代医学甲类、乙类与丙类传染病管理)。



温病包括温热病与湿热病两类。温热病以变质性炎症为主,以组织细胞的损伤与坏死为病理特征。湿热病以渗出性炎症为主,以组织炎性渗出与水肿为病理特征,常常后遗纤维化。

太阴病包括了太阴脾(消化道)与太阴肺(呼吸道)疾病。太阴肺湿热瘟病(含疫病与疠病)主要包括多种涉及肺的传染病,如肺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肺鼠疫、冠状病毒性肺炎等。

本指南以冠状病毒性肺炎为代表,详细讨论太阴肺湿热瘟病的防治。

本病要注意湿邪的病位特征:①湿热不在脾胃,就在肝胆,因脾为生湿之源,脾虚之人,内外感召,容易受湿,少阳三焦为液道,参与了水液代谢,同时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容易导致湿郁化热或直接感受热邪。故本病多从太阴与少阳论治,临床也常见肝损伤。②湿邪容易弥漫三焦,上扰下注。本病常见在上咳嗽;在中腹泻、呕吐、腹胀;在下小便不利,肾损伤。③湿热容易外发内闭。外发常见皮疹,也可以内陷,导致心肌损伤,甚至休克、昏迷。④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明多热重,多实;太阴多湿重,多虚。



本病要注意湿邪的病位特征
①湿热不在脾胃,就在肝胆,因脾为生湿之源,脾虚之人,内外感召,容易受湿,少阳三焦为液道,参与了水液代谢,同时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容易导致湿郁化热或直接感受热邪。故本病多从太阴与少阳论治,临床也常见肝损伤。
②湿邪容易弥漫三焦,上扰下注。本病常见在上咳嗽;在中腹泻、呕吐、腹胀;在下小便不利,肾损伤。
③湿热容易外发内闭。外发常见皮疹,也可以内陷,导致心肌损伤,甚至休克、昏迷。





早期
01
分型与分期
本型多见于:

①疾病早期。要注意,早期、中期不完全取决于发病时间,有的病人长时间停留在早期(多轻型),有的发病就是中期(多重型),有的迅速死亡(危重型)。

②脾虚明显,表现为湿重于热的患者。临证时需注意舌中根部淡者,此为有脾虚或阳虚。体温不高时,或用药退热后,可摸脚趾头判断有无阳虚,阳虚严重者发热时有的脚趾头温度也低。舌边齿痕亦有脾虚,需与舌边肿大突出者(这是肝郁的舌象)鉴别,齿痕与肿胀不易鉴别时,可看颊痕。

③轻型患者。要注意本病有时症状与疾病不平行,即是否轻型,主要根据舌、脉表现,或现代医学的胸片/CT检查,不能完全依赖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本型患者容易误诊为寒湿,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因为脾虚生内湿,内外感召,容易染邪,这部分患者多舌淡,有齿痕。

②因为湿重,多苔白,有的白苔盖着了舌面红舌,有的热郁可以舌底红,常被忽略。

③化热初期是白苔上浮着一层淡淡的黄苔,容易被忽略。这时一定要问大便。便秘的人,“苔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大便不秘,是炎症导致黄苔,明确化热。

④ 免疫功能障碍的人,可以表现为化热而舌苔不变黄。

⑤炎症中白细胞变成脓细胞需要几小时到一两天,所以瘟病热盛的人,早期可以是白苔,但苔必燥。湿虽然掩盖燥,但细看可以发现颗粒状的苔。

⑥区别寒湿还有一点,寒湿脉缓(湿热脉数或相对脉缓),此证可以在不发热的情况下相对于患者的基础脉搏偏数。

综上不应当诊断为寒湿。

02
治疗
① 组方
吴门验方柴苓汤加减,组方如下:柴胡24克,黄芩9克,桂枝6~9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9克,生甘草6克,石上柏30克,连翘30克。

②方解
在《伤寒论》中记载有五苓散用于治疗外感呕吐、腹泻、咳嗽、发热,小柴胡汤用于外感发热。三焦为液道,小柴胡汤也用于调节人体津液运行,“上焦得通,胃气因和,津液得下,身濈然汗出而解”。
石上柏用于针对肺部感染,生甘草解毒,甘草酸相当于激素抗炎。

《景岳全书》对五苓散偏外感寒湿者加羌活,本人经验对五苓散偏外感湿热者加连翘。

连翘解表之外,还能止呕(如甘露消毒丹)、凉血(如清营汤)、清心(如清宫汤)、清肝(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因少阳病机为正邪相争,严重湿热患者,多导致急性肝损伤。

同时温病常常直中营血,初起就有芒刺。综合上述原因,本方重用连翘。

本病早期慎用黄芪、人参之类扶正药物,会加重炎症,故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去人参。

体弱者本方生甘草可用至9-15克,甚者可入太子参15-50克,注意控制邪正相争力度。

脾虚的溶细胞感染需要参、芪,否则病原难以清除;而本病是非溶细胞感染,免疫损伤为主者,西医用抗炎抗细胞因子治疗,中医如果用参、芪加强免疫应答,需要非常小心,对中医温病学与西医传染病学无深入研究者不建议使用。

呕吐、腹泻明显者,可以加制半夏9克,姜汁一勺。姜汁有助于化湿,在温病相对于生姜常用,以其相比于生姜不容易助热,所以把小柴胡汤的生姜改姜汁。

血虚明显或妇人月经期,可入当归9克,当归活血养血,是血分特殊的抗炎药,加上湿重的患者,大枣滋腻,故没有选择小柴胡汤的大枣。

腹泻明显或面色发红明显者加葛根30克(葛根芩连汤法)。苔白厚堆粉,加草果3~6克(达原饮法)。
03
转归
最常见的转归为湿郁化热,相当于进入现代医学所谓的炎症风暴期(常转为重型)或者继发细菌感染。


判断湿邪有无化热的方法:
一看苔,苔白中罩黄;二看舌质,卷起舌头看,舌底红或芒刺;三摸脉,脉躁者化热,脉躁不仅限于脉搏次数。初学者可以数脉搏。

如下参考:脾虚脉缓,可以70次/分估算基础脉搏,阳虚脉迟以60次/分估算基础脉搏。体温增加1摄氏度,脉搏增加10次/分。注意脉搏是测体温的即时脉搏。估算脉搏增加与体温上升是否成比例,确定化热程度,或者是否有内热。

对有无化热分辨不清楚时,可以去桂枝或减桂枝为3-6克,也可以改桂枝为肉桂。

中期方稳妥,早期方退热迅速。如果对化热辨识不清楚,还可以直接用中期,尤其是中医初学者。但是适合早期方的患者体质多脾虚,若用中期方注意加陈皮,苍术之类适当顾护脾胃。



热重(外感热重或内热素重或湿郁化热)者有两个处理方法:
一是直接用中期方。一是在早期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即甘露饮法),桂枝可改肉桂3克煎煮,或肉桂1克吞服。


中期
01
分型与分期
本型多见于:

①素体内热者,常常发病就是中期。

②湿郁化热者,多由湿重于热的患者进展而来。

③重型患者。要注意本病有时症状与疾病不平行,即是否重型,主要根据舌、脉表现,或现代医学的胸片/CT检查,不能完全依赖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瘟病不发热者,一定要注意脉。

①热的情况,看脉躁不躁,实在不会摸脉,每天数次数,看增加还是减少,如果发热没有增加而脉搏增加,要注意阳明暴热即将出现,现代医学所谓的炎症风暴之前的状态。暴热这个词,《伤寒论》有讲,原书也是看脉。

②湿的情况,看三点:一是细不细;二是缓不缓,在太阴脾疫要非常小心,如西医肠伤寒,太阴肺疫少见;三是微涩不,对初学者可以体会脉搏跳动指下感觉是否清晰,不清晰的,部分与湿有关(微涩脉不只出现在湿病)。

要注意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与热的临床表象很多是相反的。
①热脉洪、大、数,湿脉细、微、缓(洪-微,大-细,数-缓皆相反)。虽然脉相互掩盖,但是舌苔厚腻而黄,或舌下深红,逃不出湿热并重。

②舌也相互掩盖。湿重多脾虚舌淡,热重多舌红,辨别热关键看舌尖与苔,热伏不舒则看舌底。

③阴虚与湿也相互掩盖,注意湿热脉细,不芤,芤则阴虚或血虚,有素体血虚,也有湿热所致,导致血细胞快速减少者,还有慢性肾盂肾炎也可以出现。还要注意舌上细裂纹观察。

④芒刺也可以被脾虚掩盖。注意看舌尖。还要注意温病芒刺多而不红,这是正气不足的底子,对有细胞毒的感染因免疫低下而容易死亡。对非细胞毒(即溶细胞性)病毒感染后由感染诱发免疫性炎症损伤者,因免疫力低不容易出现爆发死亡,但是病情容易迁延,有的继发细菌感染死亡,有的急性期后容易后遗纤维化。有的可以慢性化,取决于这个病本身是否会慢性化。

02
治疗
① 组方
方选银柴消毒丹加减,组方如下:柴胡24g,黄芩9g,金银花30g,连翘30g,菖蒲9g,郁金9g,藿香(后下)9g,佩兰9g,茵陈30g,白豆蔻(后下)6g,当归9g,丹皮9g,薏苡仁60g,石上柏30g,生甘草6g。

② 方解
柴胡配黄芩用于外感发热,同时三焦为液道,小柴胡汤也用于调节人体津液运行,“上焦得通,胃气因和,津液得下,身濈然汗出而解”。

金银花配连翘疏散外邪。

菖蒲配郁金防止出现坏病,如昏迷、抽搐,即中医所谓“外热一陷,里络即闭”。

藿香配佩兰芳香化湿。

茵陈配白豆蔻疏解三焦湿热。

当归配丹皮顾护血分,便秘者加紫草。

薏苡仁除外感湿热,抗病毒。

石上柏用于针对肺部感染,生甘草解毒,甘草酸相当于激素抗炎。

③ 加减
发热多日不退者,要注意是否去柴胡,因阴虚的患者柴胡劫肝阴,甚者入生地15克。

有持续发热或呕吐、腹泻的病人易出现伤阴。湿热伤阴的早期鉴别,可验舌,舌苔见细小裂纹,非先天性(望诊课程有讲如何辨别先天舌裂),即有伤阴。

此时处理,常用有三种方法:

一是去柴胡,加生地养阴,否则湿热不易退。

一是加玄参增强养阴作用,玄参配当归30克重用抗炎,取法四妙勇安汤,但切记休克者不可用,因玄参、当归其可扩血管,降低血压,除非有升压药物支持并密切观察,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一是加芦根30-50克。芦根含薏苡仁酯,利湿抗病毒;含天门冬酰胺,养阴止咳;含维生素B,长舌苔;芦根还可退热。

湿重加淡竹叶30克配芦根30克;热重加大青叶30克,配陈皮6-9克防伤胃。

本方如果加大青叶,脾虚的会腹痛、腹泻、纳差,剂量不要太大,可以用15克,加陈皮9克,也可以加苍术9克。大剂量生薏苡仁虽然抗病毒明显,但是也会凉胃,同样可加陈皮等。

03
转归
一个转归是出现坏病,转入危重型。

第二个转归是用药后缓解。

第三个转归是湿郁化热的患者缓解后常出现脾虚湿盛的表现,临床表现为用后舌苔转白,舌质转淡,发热消退,可转早期方,桂枝改肉桂3克煎煮,或肉桂1克吞服,加滑石,寒水石等清热之药,用后若化热,又可转中期方,来回使用。但是对没有脾虚的,舌质不淡的,不可如此处理。

第四个转归是湿热留恋。因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对于明显脾虚者,若中期方使用后化湿效果不明显,可转早期方。桂枝改肉桂3克煎煮,或肉桂1克吞服,加滑石,寒水石等清热之药,并密切观察炎症反应。


坏病
坏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危重型。本病常常表现为两型:一是爆发型:初起即为坏病。主要见于热毒炽盛者,病情快速进展,迅速死亡,内闭心包者甚至数分钟内死亡。二是普通型:前期进展缓慢,但是有的患者一旦到了极期,迅速化热,病情变化迅速,需要紧急处理,此型往往因为前期平稳而被忽视,出现坏病。
“坏病”临床可见心肺肾衰竭,可合并肝损伤、胃肠衰竭,凝血障碍,需立即急救。

本病症状与疾病缓解在疫病常常不平行。看极期,主要看苔,阳明热盛。对不是爆发进展的患者,通常极期在十天左右出现,如果14天没有出现严重的极期临床表现,多数人相对安全了。

判断坏病,一是看舌质。大量芒刺者入血动血,二是看脉,脉弦而刃者,动风抽搐。

至于舌质紫暗者,若非本身体质瘀血,就是感染引起高凝状态所致,进展反而常常不是特别的迅速。太阴肺湿热病快速出现舌质紫暗,一定要排除低血氧饱和度,这是肺部病情严重的指针,要与热沸血瘀相区别。热沸血瘀可以引起出血,加茜草30克、紫草9克,可入贯众15克,可直接用《温热经纬》神犀丹。

呼吸困难较之其它消化道症状或咳嗽,咳痰,发热而言,结合舌、脉是判断疾病进展的有力依据。出现呼吸困难,有条件的病人应该争取监测血氧饱和度并立即拍胸片或者CT明确肺部情况。严重呼吸困难需要迅速急救。

重者加麻黄9克,可以抗休克,根据血压用量可到30-40克,就是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后者对病毒感染导致的肝损伤亦有效。麻黄碱为肾上腺素类似药物。

甘草酸类似于激素。如果没有其他抗炎药物,甘草重用30克可取代激素,具有强力抗炎作用,需配伍陈皮、茯苓等利水药物拮抗甘草副作用。

菖蒲,郁金对防止坏病有作用,防止昏迷、抽搐,即“外热一陷,里络即闭”,早期表现常常是胸闷。昏迷、抽搐者,传统急救方法是用中医“三宝”急救。

一旦水泛,出现心包或胸腔积液,立刻上江南卷柏30克,不用辨证。

蝉蜕有刺激IFN合成作用,抗病毒作用强,见于升降散,但一定小心重症,炎症太强不可用,重用可达30-40克,对中医温病学与西医传染病学无深入研究者不建议使用。


后遗症期
本病后遗症多为肺纤维化,方选吴门验方瘀咳汤(香附,旋复花,薏苡仁,桃仁,当归,蜈蚣,三七,白芥子)。山慈菇,商陆,皂角刺等可以随证加入,要注意各药的副作用。肺气肿明显者合太乙洗髓膏,连服三年。具体用法请参考《吴门验方》。


预防与调养
01
预防
注意通风,避免去人群集中地,避免接触染病患者,避免劳累,勤洗手,带口罩。

中医常用有坐养(气功与冥想“结界”)、焚香(包括佩戴香囊)、与避瘴(服用避瘟药物,如内经小金丹,本指南方一与方二皆可根据体质与密切接触者服用)等。

还可以每日摩擦脚心(涌泉为核心,81次)与脚弓(然谷为核心,81次,也可以点按5-10分钟)。

另外要注意部分患者病愈后带毒,通常在病愈后十四天之内,接触要小心。不排除个别患者终身携病带毒的可能。

关键还是看脉,病愈以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改变消失,而脉仍感觉躁动者,尤其是中取与重取时,容易带毒。
02
调养
①食养:米粥调养,多吃素菜,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避免肥甘与冷饮。

②避劳:避免劳力、劳心与劳房,病愈后十四天内尽可能不要同房。


指南使用说明
01
辨治要点
瘟疫的辨治要点在于抓着核心病机进行辨病论治,证型越多,越远离瘟疫本质。对瘟疫,最好是一病一药。做不到一病一药,要争取一病一方。做不到一病一方,起码是核心病机决定了核心证型。至于在临床上,各种因素会引起多种兼证与变证,虽然很多时候也会影响预后,但并不反映疾病的本质。改善由症状与体征形成的证候是一方面,针对瘟疫病原与关键病理的中医处理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
02
预后判断
严重瘟疫常常出现症状缓解与疾病进展的矛盾,即证与病的变化不同步。所以瘟疫舌脉改变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有时超过临床症状。
03
中西结合
瘟疫的预防与治疗,建议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现代传染病学与重症医学尤其在预防接种、隔离、消毒、防护、支持治疗、与急救等方面可与传统医学相互配合。

联系我们: 第三届世界蜂疗大会组委会
吴老师 138-1126-3153(微信同号)
宋老师 152-1078-2736(微信同号)
卓老师 152-0107-3223(微信同号)

论文投稿邮箱:120@39fengliao.com
网址: www.39fengliao.com   www.39fengliao.org
 



39蜂疗网是中国蜂疗行业权威门户网,面向蜂疗专家、蜂疗医院、蜂疗从业者及蜂疗爱好者,提供传统中医学、针灸学、蜜蜂学、蜂疗学研究、技术、保健等领域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肩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的国家级两大医疗学会秘书处工作”和蜂疗人才培养重任!



健康 · 养生专题更多>>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