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你可以选择到
李万瑶个人网站
本站已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万瑶教授本人发表
李万瑶的头像
李万瑶  教授
优秀蜂疗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
http://www.39fengliao.com/member/index.php?uid=liwanyao
李万瑶教授的信息
感谢信:0    礼物:66发感谢信
爱心:     贡献值:5675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擅长:
长期从事中医针灸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至今每周坚持三次中医针灸临床工作,提倡针药灸三者结合,擅长用中医各种疗法及特色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及痿证、 风湿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疗效显著,尤其对蜂针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及癌症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讲过针灸学、针灸医经选、各家学说、理疗学、中医妇科学等课程;擅长治疗:各种痛证。
简介:
中国杰出蜂针治疗临床研究专家,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
个人相册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心意礼物更多>>
黄芪用量分三等,功效各不同

发布时间:20-07-10 14:42


黄芪味甘性微温,善于益气升阳,固表敛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郭诚杰教授对黄芪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继承中又有创新,其对炮制(或生用,或蜜炙,或盐炒,或酒浸)有考究,用量(大、中、小)有法度,煎服遵症情,据证遣用,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剂量偏小,功于助行

郭诚杰教授认为,临床大凡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

气虚不甚,力在助补

临床凡精神不振,稍有倦怠乏力,呼吸气短,脘腹虚胀,少食便稀,身体微肿的轻型肺气虚、脾气虚、脾肺气虚的患者,治当补脾益肺。

郭诚杰教授认为,其补速不宜过快,补量不宜过猛,最适缓补,药味宜少,药量宜小,常用党参、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黄精之类,以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为代表。郭诚杰教授常在这些方药中加入6~12克小剂量的炙黄芪,与其他药物同煎同服,常常收到较佳疗效。郭诚杰教授认为,小剂量的炙黄芪有助于补气药物更好地发挥补气效用。

血虚之证,补血行血

郭诚杰教授认为,黄芪虽主以补气为功,然而于血虚患者治疗中加入少量黄芪,可起到补血、助气行血之效。

气之与血关系密切,“气行乃血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难经本义》云:“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

同时气推血行,只有气充,才能有力推动血行,使血达到濡养之目的,正如《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云:“运血者即是气。”

故郭诚杰教授临床治疗血虚诸疾时,必在补血方药如四物汤、胶艾四物汤等中加入黄芪以补血行血,提高疗效。

辅佐正气,托里排毒

郭诚杰教授治疗中后期乳痈(含浆细胞性乳腺炎)及其他痈肿疮疡者或其早期而正气虚者,均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方药中加用小剂量生黄芪,取其托里排毒、辅佐正气之意,其用量多不超过12克。
一位39岁的患者,产后1个月因乳汁郁积右乳结块、疼痛,1周后右乳头下方3厘米处结块较硬,局部微红,肿胀,发热,疼痛加重,考虑孩子正在喂奶不愿内服药物,经外院外敷药物治疗1月,疼痛有所减轻,余症如故。

郭诚杰教授察其患者精神可,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乳房局部红肿发热,肿块变软,为乳痈脓已成而未溃破,遂处以生黄芪(12克)、当归、川芎、瓜蒌、赤芍、白芍、皂刺、炒山甲、蜂房、连翘、蒲公英、生甘草。服3剂后局部溃破,疼痛著减,热退肿消,后生黄芪增至15克,加减服6剂而愈。

泡水煮粥,强身健体

黄芪不仅是名药,更是强身健体的上等补品。“常饮黄芪水,强身又健体”,“常喝黄芪汤,身体保健康”是郭诚杰教授的口头禅。

他常用黄芪5~10克泡水代茶频饮,解除乏困,消除疲劳,健身防病。对于气虚体质表现为支持力差、易于出汗、经常感冒者,郭诚杰教授诉其常服黄芪水或黄芪精,也可做黄芪药粥食用。

郭诚杰教授推崇黄芪粳米粥(黄芪10~12克,粳米40~50克,大枣10枚,熬粥,可小补中气,强身健体)、黄芪枸杞猪骨汤(黄芪15~20克、山药15~20克、枸杞15~20克、猪骨数块、薏仁15~20克、红枣5~10枚,可益气健胃,强腰补肾)等,长期食用,必收其效。

中等剂量,补气效著

郭诚杰教授认为黄芪临床用量在18~30克时,补气效应才能显见,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

郭诚杰教授提到,气虚较甚者,用药当首选炙黄芪,因为炙黄芪为补气要药,以补脾肺之气见长,今气虚明显,必速补峻补,方能速捷力显,若用量偏小,则药力不足,杯水车薪,延误病情。同时强调黄芪应单独水煎,这样独具其身,补气力强,再与其他药汤兑服,其效优于合煎。

低血压性头晕治验

郭诚杰教授治疗低血压性头晕,常在补血补气药中均加入炙黄芪20~30克,其补力大为增强。
一头晕5年女性患者,每逢月经期、劳累、熬夜后加重,视物昏花,头脑昏蒙不清,时伴恶心,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多次测定血压70~80/50~60mmHg。处方:党参、白术、茯苓、黄精、阿胶、天麻、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麦冬、五味子、大枣。

复诊时诉其服6剂后诸症变化不明显。郭诚杰教授依前方仅加一味炙黄芪30克,并嘱单煎兑服。3剂后复诊,前诉症状明显好转,再服20余剂,诸症消失。

气虚水肿治验

郭诚杰教授临床治疗气虚水肿,多尊崇张景岳“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之说,认为水肿多为肺脾肾三脏气虚所致,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脾气虚失于运化水湿,肾气虚水无所主。

黄芪具补气而利水消肿之功,适应于气虚水肿之小便不利,其典型代表则是《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郭诚杰教授临床常喜生品,剂量一般为20~30克。
一患者,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五六年,午后加重,夜尿多,少汗,乏力纳差,食后脘腹胀满,时轻时重,多方求医效果不佳,郭诚杰教授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其中生黄芪用量30克,连服6剂,浮肿明显消退,后以此方稍做化裁治疗月余病愈。

欲起沉疴,重用其量

郭诚杰教授认为,重用黄芪之量才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凡临床中气下陷、失于升提的各种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及内脏各种出血等之脾气虚衰、失于统摄和气虚血瘀、脉络不通之中风偏枯、手足不遂,肺气虚弱、卫表失固之体虚自汗、气阴两虚之盗汗诸证,只有重用其量,才有可能挽危候,起沉疴。

重补中气,升举下陷

黄芪味轻性浮,秉善升发,既能补益肺脾之气,又善升举下陷阳气,为益气升阳之要药。《本草正义》云:“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张锡纯云:“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李东垣创立的“益胃升阳”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流传千古,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补中升阳。郭诚杰教授临证凡见中气虚衰,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脱肛者皆重用黄芪,一般用量为40~60克,以益气升提,举陷固摄,恢复中焦气机。

一位42岁女性患双侧肾下垂2年的患者,方药:炙黄芪(60克,煎汤兑服)、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柴胡、升麻、陈皮、砂仁、川断、熟地、牛膝、炒麦芽、炙甘草。连服20剂,自觉精神好转,乏力、纳差、腰部下垂、困感明显减轻,继服原方,其用量略作调整,共服40剂后,精神可,乏力、纳差、腰部下垂感消失,彩色B超检查:双侧肾脏位置恢复正常。

气虚崩漏,益气固冲

郭诚杰教授对气虚,气不摄血之各种出血,包括妇女崩漏,治疗以健脾益气、摄血固冲为治法,以归脾汤为主方施治,方中重用生黄芪,用量多为30~60克。

36岁女性患者,半年前因连续加班劳累后阴道突然大量出血,随即去当地医院给予止血、输液治疗后血止。近半年来每次月经周期和行经时间均延长,分别为40~50天、10~15天不等,且于非月经期间阴道时有出血,点滴而下,血色鲜红,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困倦无力,失眠多梦,汗出,舌淡少苔,脉细弱略数。

郭诚杰教授诊断为崩漏,其证型为气虚失统,阴血亏少。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固冲。方药:生黄芪(40克,单煎兑服)、党参、白芍、当归、熟地、川芎、炒白术、川断、炒蒲黄、阿胶(烊化)、地榆炭、炙甘草,水煎服。

服上方3剂后阴道仅见点滴出血,继用上方3剂月经干净,但仍感神疲困倦,说话无力,心慌,眠差,腰酸,脉沉细无力。宜益气健脾,养心补肾。方药:生黄芪、炙黄芪(各30克,合煎兑服)、党参、炒白术、山药、白芍、当归、熟地、川芎、桂圆肉、炒枣仁、茯神、川断、菟丝子、炙甘草、大枣,服15剂,诸症基本消除,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


中风偏枯,补气活血
黄芪益气作用人所共知,然其也具活血通络之功。《名医别录》载黄芪可“逐五脏间恶血”。《本草逢源》述黄芪能“调通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无壅滞也”。清代王清任更是气虚血瘀理论用于临床的典范,创立的“补阳还五汤”为治疗中风偏瘫的代表方,方中生黄芪为主药,用量达120克。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足量的黄芪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郭诚杰教授非常赞赏、推崇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临床凡见半身不遂皆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中黄芪用量少则60克,多则120克,其新病者用量较少,后遗症期和恢复期用量均较大;偏瘫之上下肢可动者用量偏少,不动、难动者用量偏大;无气虚者用量较轻,气虚明显者重用其量;血压正常或偏低者重用,血压偏高者轻用(配合服用降压药)。

一左侧上下肢偏瘫两年、伴肌肉明显萎缩的患者,郭诚杰教授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中生黄芪120克,一日一剂,并嘱每日坚持康复训练,半月后瘫痪侧知觉、运动较前稍有好转。继用上方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固摄卫气,益气敛汗

黄芪能固表止汗,其作用如《内经》所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而司开合也。”卫气虚弱,腠理失固,则见自汗、盗汗、黄汗、战汗、产后汗出不止。郭诚杰教授治汗证常以玉屏风散加味,其中黄芪用量都在50克以上,有的高达100克。
一位患者因一次感冒后五年来静时汗出,动则尤甚,稍有重体力劳动则大汗淋漓,伴畏恶风,乏力,便溏,舌淡,脉沉无力。当地中医医院给予固表止汗、养阴敛汗治疗效果均不佳。脉证合参,郭诚杰教授辨证为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治当补脾益肺,敛阴止汗。方药:生黄芪(80克)、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五味子、浮小麦。

服14剂后,自述自汗明显减少。继用该方加减治疗,生黄芪用量在60~80克,前后共服30余剂,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小 结
 
临床大凡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

黄芪临床用量在18~30克时,补气效应才能显见,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

重用黄芪之量,大于30克,才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

强调黄芪应单独水煎,这样独具其身,补气力强,再与其他药汤兑服,其效优于合煎。


联系我们: 第三届世界蜂疗大会组委会
吴老师 138-1126-3153(微信同号)
宋老师 152-1078-2736(微信同号)
卓老师 152-0107-3223(微信同号)

论文投稿邮箱:120@39fengliao.com
网址: www.39fengliao.com   www.39fengliao.org



39蜂疗网是中国蜂疗行业权威门户网,面向蜂疗专家、蜂疗医院、蜂疗从业者及蜂疗爱好者,提供传统中医学、针灸学、蜜蜂学、蜂疗学研究、技术、保健等领域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肩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的国家级两大医疗学会秘书处工作”和蜂疗人才培养重任!




健康 · 养生专题更多>>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