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了解蜂疗 > 蜂针疗法 >

五种特殊的蜂针方法

2016年10月17日 已有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蜂毒注射法是将原蜂毒通过特殊工艺制成蜂毒注射液,然后用于皮下注射的治疗方法
 
将蜂毒导入体内的方法有蜂螫法、蜂针法、注射法和电离子导入法等几种,但由于蜂毒对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在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观察患者对蜂毒是否过敏,若不过敏,方可使用蜂毒作进一步治疗。
  
1、蜂螫法
 
它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这种方法之所以仍受到普遍重视,最主要的原因为:其一是简便易行;其二是它能使全蜂毒进入机体充分发挥作用,而成品蜂毒制剂则往往会因部分挥发性物质在采毒时丢失显得疗效略为逊色。
 
具体方法:治疗前将受螫部位用温水和肥皂水洗净,并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注意不要揉擦),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就可螫刺。之后,用镊子夹住蜜蜂放在选定位置上,迫使蜜蜂将螫针刺入皮肤,待数分钟毒液排空后取出螫针。蜂螫治疗后应观察10~60分钟,看有无不良反应。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第1天用1只蜜蜂螫,以后逐曰增加1只,至第10天用10只蜜蜂为1个疗程。休息4-5天后,可进行第2疗程,每天用3只蜜蜂连续螫刺42天。两个疗程后,若病情仍无好转,表明蜂螫疗法无效,应立即停止使用。
 
2、蜂针疗法
这是我国学者成功地把蜂螫疗法与中国传统针灸疗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独特疗法。它既有针刺经穴的机械刺激、温灸效应,又有穴位注射的药理作用。此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患者乐于接受。根据蜂刺使用方式的不同,通常又把它分为直刺法和散刺法。
 
(1)直刺法
 
即直用活蜂螫刺穴位或痛点的治疗方法。优点:进入机体毒量较大,对某些疾病疗效显著;缺点:进入机体毒量难以控制,不宜在颜面部疾患治疗中采用。
 
(2)散刺法
 
是一种先把螫针自蜂体拔出,再在患者体表分点螫刺穴位或痛点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弱刺激疗法,每只蜂针通常螫刺3~5点,乃至10多个点。操作时用镊子夹持一只蜜蜂的胸部,用左手捏住蜜蜂头部,腹部向外,右手持游丝镊(修表用具),掌侧向外,趁螫针伸出时将其拔出。一般宜夹持螫针的上1/3与2/3交界处,若偏上会影响毒囊收缩排毒,偏下则易夹伤螫针。螫针拔出后应在数秒钟内立刻使用、否则,蜂毒会从螫针尖端大量排出而浪费掉。
 
取出螫针后即在患者体表分点垂直螫刺,注意用力适中,否则螫针易折断,最初3~5针不离镊,随刺随拔,此后毒量减少,刺入后镊子应放开,留针2~3秒。螫刺时沿痛处或压痛线范围每隔1-2厘米呈带状、面状轻轻散刺,远处以穴位为中心纵横散刺。通常用3~5只蜂螫一段时间后,用冷毛巾擦一擦螫刺处后再螫另一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面部散刺要少选穴位,浅刺(0.5毫米左右),轻刺,即刺即拔;局部炎症非常严重时要轻刺患部,以远隔穴位为主。
 
3、蜂毒电离子导入法
蜂螫和蜂针疗法虽然效果都很显著,但由于大多数病人惧痛,加上活的蜜蜂不易保存,故有学者发明了蜂毒电离子导人法。具体方法:先将蜂毒冻干粉与生理盐水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1毫克蜂毒配20毫弃生理盐水),然后浸湿衬垫分置两极,接通电源,电流强度以0.05~0.1毫安/平方厘米,导入治疗30分钟。若24小时后无明显过敏反应,以后每天增加2毫克蜂毒,直至20毫升生理盐水中溶解8~10毫克蜂毒便不再增加,治疗时间延长至15~20分钟。15-20次为1疗程。对于不同的疾病可选择不同的电流强度、电极面积以及相应的部位进行蜂毒电离子导人,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电离子导入法的特点是:①可把药物直接导入病灶;②导入体内药物存留时间较长,故药效较长;③不损伤皮肤,无疼痛,易于患者接受;④具有物理刺激和药理效应的双重效用。
  
4、蜂毒注射法
 
顾名思义,蜂毒注射法是将原蜂毒通过特殊工艺制成蜂毒注射液,然后用于皮下注射的治疗方法。优点:简单易行,取毒不受季节限制,剂量容易掌握,病人痛苦较小。缺点:蜂毒制剂在生产时及生产前(采毒时蜂毒中的大部分挥发物已丢失)蜂毒原料中的许多有效成分会因此已经或即将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
  
5、蒸汽吸入法
 
众所周知,人的肺脏是由大约300万个肺泡构成的,而在肺泡的内壁又布满了无数毛细血管网,如将所有的肺泡展开,其面积约有40平方米,由此可见蜂毒倘若通过肺脏吸收其速度将是十分惊人的。前苏联的学者根据这一原理,首先把蜂毒雾化,然后通过一个磁管,由普通雾化器所产生的水蒸气带动雾化了的蜂毒进入肺内,达到治疗目的。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YH0822)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李万瑶信箱了解更多
李万瑶教授
欢迎蜂疗行业专家、人士及蜂疗爱好者欲向李万瑶教授探讨、交流、学习蜂疗者 请联系
  • 信  箱:liwanyao@39fengliao.com
  • 助理专线:010-87667632
友情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癌症救助网   |  中国蜂产品协会   |  阳光蜂慧   |  
京ICP备08101493号-7
Copyright © 2013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