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会客厅 > 学术动态 >

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Meta分析

2016年08月24日 已有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原标题: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Meta分析 
 
作者:周颖芳 黄丽军 刘步平
 
来源: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15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蜂针或蜂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Data)、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截止时间2016年3月29日的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738样本;单用蜂针的总有效率高于布洛芬+中药制剂(P<0.05);单用蜂针与甲氨蝶呤,单用蜂针与甲氨蝶呤+塞来昔布的总有效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蜂针联合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蜂针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蜂针联合中药熏洗+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与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蜂针联合中药外敷+青霉素+双氯芬酸钠与青霉素+双氯芬酸钠的总有效率均是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或P<0.01);蜂针联合养血通痹汤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激素,蜂针联合雷公藤与雷公藤的总有效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蜂针联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蜂针;类风湿关节炎;Meta分析;系统评价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多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1],我国发病率约0.2%-0.93%[2],有很高致残率[3]。未及时诊治患者二年、三年致残率分别为50%、70%,且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4],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RA西医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药、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植物药等为主,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多且严重[5];生物制剂治疗取得重大突破,但价格昂贵且安全性值得警惕[6]。蜂针疗法将蜂毒的药理作用与针灸学原理相结合,具有消炎止痛、疏通经络的治疗作用,近年用治RA显示疗效优势、副作用少且费用低廉[7],但疗效和安全性缺乏系统评估。本文通过对国内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旨在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2016年3月29日前国内公开发表的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②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参考1987年美国风湿学会ARA所规定标准或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患者性别、年龄、病例来源不限。③干预措施:治疗组采用蜂针疗法或与其他疗法的联用,对照组采用非蜂针疗法。④结局指标:总有效率。
 
1.2 排除标准
 
①重复检出和发表的文章。②学位论文。
 
1.3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1978-2015)、万方数据库(1998-2015)、中国知网(1979-2015)、维普期刊数据库(1989-2015)。检索词为蜂针、蜂毒、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检索表达式:SU=(’蜂针’+’蜂毒’)*(’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文献截止2016年3月29日。
 
1.4评价方法
 
1.4.1数据提取
 
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数据、进行评价并交叉核对,研究意见一致则直接采用、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由第三位评价人员决定是否采用。
 
1.4.2质量评价
 
按Ccohrane协作网系统综述手册5.0版推荐使用的质量评价标准: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包括6个方面:①随机分配方法;②分配方案隐藏;③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④结果数据的完整性;⑤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⑥其它偏倚来源。针对每一项研究结果,对上述6条作出“是”(低度偏倚)、“否”(高度偏倚)和“不清楚”(缺乏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确定)的判断。①②⑤用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其余3条则需针对每一篇纳入研究中的不同研究结果加以评估,强调同一研究中不同结果受偏倚影响程度不同。以上评价均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讨论达成共识(达不成共识则由第3名研究者决定是否纳入)。
 
1.5 统计方法
 
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当各研究间异质性时(P>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P≤0.1)尽可能找出异质性的来源,如不存在临床或方法学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OR),各效应量均用95%可信区间(CI)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移,如图形对称则无偏移,反之则存在发表偏移。
 
2 结果
 
2.1纳入文献结果
 
共检索相关文献591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后,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文献11篇。详见图1


图1文献纳入流程图2.2研究特征
 
 
 
11篇纳入文献的特征见表1。

 
图1文献纳入流程图


注:周颖芳2012[8],邓鸣2011[12]有多个对照组,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所需对照组

 
2.3 纳入文献质量
 
纳入的11篇文献中,大多数质量不高;①随机方法:3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8]、[12]、[13],7篇仅提及随机字样[9]、[10]、[11]、[14]、[15]、[16]、[18],1篇未提及随机[17];②随机分配方案隐藏:所纳入文献均未提及随机分配隐藏。③盲法:所纳入文献均未使用盲法。④失访退出:所纳入文献均未提及失访及退出情况。⑤基线可比性:8篇文献提及基线可比性[8]、[9]、[12]、[13]、[15]、[16]、[17]、[18],3篇未提及[10]、[11]、[14]。具体各研究的偏倚风险分析见图2、图3.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分析       图3.偏倚风险总结


2.4结论
 
2.4.1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meta分析(见图4)。
 
图4结果显示,总样本量235例,其中蜂针132例,122例有效;对照组治疗103例,86例有效。有2项研究[8]、[9]比较蜂针与甲氨蝶呤的总有效率,异质性不明显(P>0.1,I2=0%),选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2.10,95%CI(0.64,6.93),Z=1.22(P=0.22),无统计学意义。有1[10]研究比较蜂针与甲氨蝶呤+塞来昔布的总有效率, OR=2.07,95%CI[0.18,24.15],Z=0.58(P=0.56),无统计学意义。有1[11]研究比较蜂针与布洛芬+中药制剂的总有效率, OR=4.16,95%CI[1.07,16.20],Z=2.05(P=0.04),有统计学意义。
图4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meta分析


2.4.2蜂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见图5)
 
图5结果显示,总样本量503例,其中蜂针联合其他疗法263例,249例有效;对照组治疗240例,191例有效。有1项研究[12]比较蜂针+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的总有效率,OR=10.23,95%CI(1.12,93.34),Z=2.06(P=0.04),有统计学意义。有1项研究[13]比较蜂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的总有效率,OR=3.16,95%CI(1.03,9.69),Z=2.02(P=0.04),有统计学意义。有1项研究[15]比较蜂针+养血通痹汤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及激素的总有效率,OR=1.62,95%CI(0.31,8.29),Z=0.57(P=0.57),无统计学意义。有1项研究[14]比较蜂针+雷公藤与雷公藤的总有效率,OR=7.25,95%CI(0.79,66.84),Z=1.75(P=0.08),无统计学意义。有2项研究[16]、[17]比较蜂针+中药熏洗+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与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的总有效率,异质性不明显(P>0.1,I2=0%),选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8.36,95%CI(1.84,38.01),Z=2.75(P=0.006),有统计学意义。有1项研究[18]比较蜂针+中药外敷+青霉素+双氯芬酸钠与青霉素+双氯芬酸钠的总有效率,OR=8.17,95%CI(0.96,69.56),Z=1.92(P=0.05),有统计学意义。
 
图5 蜂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3发表性偏倚
 
本研究所纳入研究均为已发表的文献。应用Revmen5.2.0统计软件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性偏倚的检测(见图6、图7)。结果显示图形不对称,引起这种不对称的原因可能是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或存在发表性偏倚。
图6 蜂针治疗RA总有效率发表偏倚漏斗图     图7 蜂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RA总有效率发表偏倚漏斗图
 
3讨论
 
3.1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症”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症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经脉、关节、肌肉,致使经络闭阻不通[19]。《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为痹症的治疗指明基本治疗法则。蜂针疗法一方面通过活蜂螫刺人体经络腧穴。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激发经气运行,而发挥经络的调节作用[20]。从整体调节RA患者脏腑功能,产生疏通经络的作用。另一方面:蜂毒具有多种多肽类物质,少量蜂毒可以抑制各类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产生抑制炎症反应进程[21]。
 
本研究比较蜂针或蜂针联合其他疗法(常规西药或中药)与常规西药或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蜂针联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优势;单用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常规西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明。
 
3.2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纳入11篇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表现有8项研究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及细节;11篇研究中均未描述随机方案隐藏;11篇文献未表明是否采用盲法;11项研究未描述失访与退出情况;纳入的研究质量较差,会导致结果偏倚。此外,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易产生抽样误差。本研究表明蜂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但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较低,还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建议在今后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时,应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严格按照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来指导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开展,以期为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优越性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张锦花,殷海波,石白.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62-65.
 
[2]曾庆徐.我国风湿病流行病学概述[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5(11):30-31.
 
[3]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1105-1105.
 
[4]唐福林.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1):1-2.
 
[5]侯勇,赵岩.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8-9.
 
[6]郑文洁,曾小峰.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与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12(4): 1-7.
 
[7]刘喜德,张金禄,刘风云.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华中医药学刊[J].2008,26 (7):1472-1474.
 
[8]周颖芳,李万瑶.蜂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PA轴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16:1-3.
 
[9]荣莉.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临床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01,9(12):59-60.
 
[10]陈世云,李万瑶.蜂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6):1437-1438.
 
[11]蔡京.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9(1):16-17.
 
[12]邓鸣,张炜宁.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6):71-73.
 
[13]刘喜德,张金禄,郑汉光等.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08,33(3):197-200.
 
[14]纪伟、张梅涧、马永祯.雷公藤加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2):743-744.
 
[15]旷惠桃,兰红勤,周坷等.养血通痹汤加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32例临床观察[J].临床第一线,2004,10(10):6-8.
 
[16]曹月英.蜂针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7例临床观察[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15,12(21):292-293.
 
[17]朱辉军,黄胜光,谭宁等.蜂针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70-72.
 
[18]周秀梅,谢小兰.蜂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11-12.
 
[19]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64-464.
 
[20]石学敏.针灸学[20].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0-191.
 
[21]柳涛,藤田亚美,熊本荣一.蜂毒及其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机制及进展[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9,25(6):687-690.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阿飞)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李万瑶信箱了解更多
李万瑶教授
欢迎蜂疗行业专家、人士及蜂疗爱好者欲向李万瑶教授探讨、交流、学习蜂疗者 请联系
  • 信  箱:liwanyao@39fengliao.com
  • 助理专线:010-87667632
友情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癌症救助网   |  中国蜂产品协会   |  阳光蜂慧   |  
京ICP备08101493号-7
Copyright © 2013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