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会客厅 > 学术动态 >

蜂蜜治疗胃痛

2016年09月19日 已有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原标题:蜂蜜治疗胃痛
 
作者:黄怡
 
来源:广州康源医院
 
胃痛是中医脾胃系统疾病当中的常见病,疼痛的程度、性质、发作时间都可以因为病情的不同而有区别,常见的胃痛原因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胃粘膜脱垂、胃癌、胃良性肿瘤等等。
 
当胃收缩过于亢进或进食过多时,可在上腹部(心窝部)出现紧张性或压迫性疼痛的感觉;胃下垂或胃扩张时,由于收缩减弱或者消失,可出现沉重或膨胀的感觉;慢性胃炎常常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不适、胀闷或者疼痛;溃疡病时胃痛则表现为周期性的饥饿痛或夜间痛;溃疡穿孔的疼痛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刀割样剧痛。
 
胃痛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为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疾病,因此对胃痛者的饮食调理尤为重要,胃痛病人的饮食要求如下:
 
1、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
 
2、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3、注意营养平衡,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4、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5、平心静养: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6、运动健养: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这句话对肠胃不好的人更加合适。
 
胃痛的人必然消化代谢不好,身体也不会健康,所以胃痛跟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中西医治疗胃痛的方法很多,而中医“脾胃论”以温养脾胃为治疗方针更是中医治疗的圭臬。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进一步解释提到“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补气的食物有:山药、土豆、红薯、香菇、白鹅、土鸡肉、糯米、蜂蜜等”。
 
《千金月令》也提到:“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首先要调养脾胃。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等”。
 
《蜜蜂赋》提到:“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本经》提到“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名医别录》提到“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本草拾遗》提到“主牙齿疳疮,目肤赤障,杀虫。”
 
《本草衍义》提到“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纲目》提到“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所以中医在制作丸药时,也常糊以蜂蜜为丸,就是取蜂蜜气味香甜,滋补,能与百药谐和。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润燥也;解毒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创伤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由以上即可知,自古即非常重视蜂蜜的药补及食疗的功效。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少于23%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含葡萄糖和果糖,约占65~80%;蔗糖极少,不超过8%;水分16~25%;糊精和非糖物质、矿物质、有机酸等含量在5%左右,以及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从营养成分来说,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可以不经过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对妇、幼特别是老人更具有良好保健作用,1公斤成熟蜂蜜的发热量为3280大卡,因而被称为“老人的牛奶”。长期喝蜂蜜,不仅可以滋补身体、益寿延年,对一些疾病也有益处。蜂蜜对某些慢性病还有一定的疗效。常服蜂蜜对于心脏病、高血压、肺病、眼病、肝脏病、痢疾、便秘、贫血、神经系统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等都有良好的辅助医疗作用。外用还可以治疗烫伤、滋润皮肤和防治冻伤。
 
热开水冲泡会破坏蜂蜜营养成分。
 
在蜂蜜营养成分中酶类,尤其是淀粉酶对热极不稳定。温度过高会导致蜂蜜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受到破坏而挥发,抑菌作用下降,营养物质被破坏。因此,蜂蜜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食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用冷开水冲蜂蜜饮用,能消暑解热,是很好的清凉保健饮料。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蜂蜜适宜肺燥咳嗽、干咳无痰之人食用;适宜肠燥便秘,尤其适宜老年人、体弱者、病后、产妇便秘时食用;适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食用;适宜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肝脏病人食用;适宜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食用;适宜神经衰弱、失眠患者以及肥胖者食用。一岁以下的婴儿不宜吃。
 
蜂蜜水适宜饮用时间。
 
空腹喝蜂蜜水容易使体内酸性增加。一般在饭前1~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喝蜂蜜水较为适宜。神经衰弱者应在每天睡前服用。
 
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蜂蜜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是世界上唯一不会腐败变质的食品。191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古墓中发现了一坛蜂蜜,经鉴定这坛蜂蜜已历时3300多年,但一点也没有变质,至今还能食用。
 
蜂蜜能改进血液的成分,推进心脑和血管功用,因而常常服用对于心血管患者很有好处;蜂蜜对肝脏有维护效果,能推进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食用蜂蜜能迅速弥补膂力,消除疲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蜂蜜还有灭菌的效果,常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影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灭菌消毒的效果;蜂蜜能医治中度的肌肤损伤,特别是烫伤,将蜂蜜作为肌肤创伤敷料时,细菌无法成长;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蜂蜜(加入1杯温开水内),能够加快进入梦乡速度;蜂蜜还能够润肠通便(只要是天然老练的真实蜂蜜都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蜂蜜能治胃病吗?
 
纯蜂蜜能调解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蠕动。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确定食用时间,以利于发挥其医疗作用。如在饭前一个半小时食用蜂蜜,它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在食用蜂蜜后立即进食,它又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温热的蜂蜜水溶液能使胃液稀释而降低胃液酸性,而冷的蜂蜜水溶液却可提高胃液酸度,并能刺激肠道的运动,有轻泻作用。因此,胃酸过多或肥大性胃炎,特别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宜在饭前1小时食用温蜂蜜水,能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而胃酸缺乏或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宜食用冷蜂蜜水后立即进主食。另外,蜂蜜有消炎、愈合创伤、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及滋补作用,它可调节胃肠功能,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炎等疾病均有疗效。
 
成人每天可分次饮用100克左右的蜂蜜。最好用60℃以下温开水冲服,一勺(约5—10克)蜂蜜可以冲成一杯蜂蜜水(约200—300克),以免其营养成分被破坏。蜂蜜宜在清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食用。胃酸过多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饭前1个半小时饮用蜂蜜水,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水平,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此外,蜂蜜配合其他食材治疗胃痛,也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1、土豆加蜂蜜还可以用来治疗胃病。
 
配方:马铃薯、蜂蜜适量。
做法:将马铃薯洗净,剁碎、搅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浓缩至黏稠状时,加入相同分量的蜂蜜一同搅拌,再以文火煎成膏状,冷却后待用。
吃法:空腹时服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2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2、在茶叶加蜂蜜不仅增加了茶汤的香甜,而且还增强了茶汤的营养,且因蜂蜜和茶叶都养胃润肠作用,可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去除人体的糟粕,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目的,是最理想的天然美容饮品.绿茶属不发酵茶,维生素保留量较高,维生素C不耐高温,所以,泡茶时的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维生素C,所以不要以高温泡绿茶,约60℃~70℃水温即可。
 
茶与保健品共泡合饮绿茶可与枸杞子共泡合饮。不但对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久服甚为有效,而且对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一定辅助疗效。
 
3、蜂蜜萝卜:取鲜白萝卜洗净,切丁,放入沸水中煮沸捞出,控干水分,晾晒半日,然后放锅中加蜂蜜150克,用小火煮沸调匀,晾冷后服食。适用于消化不良、反胃。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YH0822)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李万瑶信箱了解更多
李万瑶教授
欢迎蜂疗行业专家、人士及蜂疗爱好者欲向李万瑶教授探讨、交流、学习蜂疗者 请联系
  • 信  箱:liwanyao@39fengliao.com
  • 助理专线:010-87667632
友情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癌症救助网   |  中国蜂产品协会   |  阳光蜂慧   |  
京ICP备08101493号-7
Copyright © 2013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